降低「必修科目」真的是好事嗎?從「選課地圖」談起
可能是希望學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修「他喜歡的科目」(當然有很高的機率是涼課),台灣的大專院校似乎有個風潮是要降低各系所的「必修科目」。最近系上又要求要製作「選課地圖」,看著密密麻麻的課程(實在有點心虛,因為我一直認為系上開的課不夠多 ... ),看著課程之間的關聯,我在想:「按著這選課地圖來看, 降低了必修數目根本沒有意義啊 」為什麼?因為那些所謂的必修科目,幾乎都是各大領域的「先修科目」,如果學生不想亂選課的話,那些幾乎都還是必修的,降不降低根本一點影響都沒有。其實這一點從各研究所的入學考科就可以看出來了。 其實,大部分的同學可能搞錯了「必修科目」 的意義了。很多同學都把「必修科目」當成是該系所的專業科目,但其實,我認為 把「必修科目」當成是該系所的「基本常識科目」比較好 。也因此,我實在不覺得應該要減少必修的學分數。反過來,我認為應該要延長修業年限,只要學生他付得出學費,他想學各樣的學問又有何不可呢?這樣不會造成社會的問題嗎?但這不才是把自由還給學生嗎?難道跨領域的人才都不需要跨領域的時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