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5的文章

課綱微調大戰

最近台灣最火紅的新聞應該就是「課綱微調」的事件了,「微調」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考「 【懶人包】課綱「微」調嗎? 」。後來也演變出學生到教育部前靜坐,甚至出現燒炭自殺的悲劇。但從在這一連串的事件當中,與其討論「課綱」的內容,我覺得有其他議題更值得深思。所以在下面我紀錄了自己的想法。 1. 歷史有所謂的中性論述嗎? 在課綱的討論過程中,很常聽到有人說:「歷史應該要做中性的描述。」他們的意思應該是指「不要把老師(政府?)的解釋強加到學生身上」,所以歷史紀錄最好沒有任何的褒貶,只單純的紀錄事件,由學生自己去詮釋。這聽起來是非常理想的境界,但有可能嗎? 我不是歷史學者,但反正我不是要參與歷史學術論文發表,而且這裡又是我的部落格,所以就隨我說了。 我認為不可能 !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喜好、偏愛,會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去看事情後進行紀錄,因此要一個人毫無偏見的紀錄歷史是不可能的。第二,我很懷疑語言有所謂的中性辭彙,上過方老師的 GRE 課程,每個英文單字他都可以給你講出十幾二十個同義詞,問題是那些字真的都是一樣嗎?在程度、輕重、褒貶上或多或少都有程度上的差異。該用哪個字是由誰來決定的呢?那如果歷史的陳述不是客觀的話,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過去,中國的歷史記載方式是「春秋筆法」、「微言大義」,造成東方世界一種「 文史哲不分家 」的特性,這也意味著在歷史的陳述裏面,要宣揚一些價值倫理的觀念。這會不會有洗腦的效果,可能會,但即使如此,許多的人還是發表不同意史官見解的文章(如縱囚論),這代表人還是可以在同樣的歷史課本中做出不一樣的詮釋,既然這樣,何苦要追求的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的中性歷史呢? 2. 政府有調整課綱的權力嗎?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應該這麼問:「政府可以強行推動大中華史觀嗎?」之前在節目上聽到高中生說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小孩(其實應該是說學弟妹比較恰當)接受這樣的史觀,而要接受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好,那我們把上面的問題換一下,請問:「政府可以強行推動台獨史觀(或是講好聽一點: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嗎?」Well ... 你說呢?這兩個的差異是「對」或「錯」的差異嗎?如果是的話,那還算是中性的歷史陳述嗎?我自己當然有自己的史觀,而且我也不諱言比較偏其中一種,但不管你持怎麼樣的看法,請別忘了對面有跟你不一樣的人。很多批評的人說課綱調整委員不是台灣史的專業人員,別忘了,就站在例...

TCP 和 UDP 共用同一個 Port?

這幾天在做網路實驗,利用 iperf3 來觀測流量的時候,發現一個神奇的地方,那就是 iperf3 在設定 server 端的時候,不用指定是 tcp 還是 udp,這跟 iperf 第2版以前是不一樣的。 iperf2: SYNOPSIS       iperf -s [ options ]       iperf -u -s [ options ] GENERAL OPTIONS       -u, --udp            use UDP rather than TCP iperf3: SYNOPSIS        iperf3 -s [ options ]        iperf3 -c server [ options ] CLIENT SPECIFIC OPTIONS       -u, --udp            use UDP rather than TCP 這代表 TCP 和 UDP 的 Socket 是可以同時使用同一個 Port 的。其實我一直以為是不行的(這就叫作孤陋寡聞 ...)。為了實驗起見,我自己寫了一個小小的 Echo Server,在指定的 Port 上同時監聽 TCP 和 UDP,來看看是否能夠運作(Client的程式就不附在上面了)。   #include <stdio.h> // for printf() and fprintf() #include <sys/socket.h> // for socket(), bind(), and connect() #include <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