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記:耶羅波安
總算搞定所羅門以後,接下來輪到列王記中登場的第二個王:耶羅波安。在開始前要再說明一下,因為題目是「列王記」的關係,所以基本上不會去主動引用「歷代志」的內容(除非我一時興起,還有要為某個我喜歡的王開脫的時候,至於那個王是誰?以後就知道了~)。從現在開始,整個國家被分成兩個,南國猶大以及北國以色列。 姓名: 耶羅波安 國家:北國以色列 對應的南國君王:(所羅門)、羅波安、亞比央 聖經記載: 上帝撿選耶羅波安做王(王上11:26-40) 耶羅波安做王以及背逆(王上12:20-31) 插曲:不聽話的神人(王上13) 耶羅波安兒子之死以及耶羅波安的結局(王上14:1-20) 1. 上帝撿選耶羅波安做王(王上11:26-40) 這段經文帶出了列王記的第二個王:耶羅波安。很多人在看列王記的時候,都習慣會將這些國王進行分類,像是這是好人還是壞人之類的。當然這個分類對基督徒來說都是透過聖經的評語,通常都是用下面這句話來判斷「XXX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惡)的事」。基本上當聖經進行了評論後就拍板定案,再也無法上訴了。然而我們靈修不可能只停留在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即便是壞王,也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在列王記上十一章這裡記載了神透過亞希雅撿選耶羅波安作為十個支派的王。耶羅波安是誰?在列王記中的描述是「殷勤」、「大有才能的人」,看來應該俱備有做王的資質和能力。聖經描述說亞希雅和耶羅波安對話的時候,四下無人,只有這兩個人,那為什麼所羅門會知道這些事情而想要殺耶羅波安呢?聖經沒說,最直接的想法是耶羅波安自己傳出去的,不管是出於自己的誇耀,或是有了先知的話以後就想煽動人民起來反抗所羅門。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更早的人物~大衛。當大衛被撒母耳膏立為王以後,依然在掃羅的手下做臣子、做將軍,而且盡忠職守,沒有任何背叛的意思。或許有人會說撒母耳膏大衛的時候他只不過是小孩子啊!可是終大衛一生,他都沒有反抗過掃羅、對掃羅舉起叛旗。他的理由是什麼?『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類似經文太多,懶得引用,請自行閱讀撒母耳記上)。大衛不也是受膏者嗎?但他依然尊重上帝的心意並「 等待 」上帝的作為。 等待,聽起來很消極,其實這是「 積極性的等待 」。什麼叫作「積極性的等待」,就是在等待時依然保持信心。挪亞建造方舟、亞伯拉罕在等待兒子,這都是積極性的等待。在這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