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記:耶羅波安
總算搞定所羅門以後,接下來輪到列王記中登場的第二個王:耶羅波安。在開始前要再說明一下,因為題目是「列王記」的關係,所以基本上不會去主動引用「歷代志」的內容(除非我一時興起,還有要為某個我喜歡的王開脫的時候,至於那個王是誰?以後就知道了~)。從現在開始,整個國家被分成兩個,南國猶大以及北國以色列。
姓名:耶羅波安
國家:北國以色列
對應的南國君王:(所羅門)、羅波安、亞比央
聖經記載:
這段經文帶出了列王記的第二個王:耶羅波安。很多人在看列王記的時候,都習慣會將這些國王進行分類,像是這是好人還是壞人之類的。當然這個分類對基督徒來說都是透過聖經的評語,通常都是用下面這句話來判斷「XXX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惡)的事」。基本上當聖經進行了評論後就拍板定案,再也無法上訴了。然而我們靈修不可能只停留在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即便是壞王,也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在列王記上十一章這裡記載了神透過亞希雅撿選耶羅波安作為十個支派的王。耶羅波安是誰?在列王記中的描述是「殷勤」、「大有才能的人」,看來應該俱備有做王的資質和能力。聖經描述說亞希雅和耶羅波安對話的時候,四下無人,只有這兩個人,那為什麼所羅門會知道這些事情而想要殺耶羅波安呢?聖經沒說,最直接的想法是耶羅波安自己傳出去的,不管是出於自己的誇耀,或是有了先知的話以後就想煽動人民起來反抗所羅門。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更早的人物~大衛。當大衛被撒母耳膏立為王以後,依然在掃羅的手下做臣子、做將軍,而且盡忠職守,沒有任何背叛的意思。或許有人會說撒母耳膏大衛的時候他只不過是小孩子啊!可是終大衛一生,他都沒有反抗過掃羅、對掃羅舉起叛旗。他的理由是什麼?『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類似經文太多,懶得引用,請自行閱讀撒母耳記上)。大衛不也是受膏者嗎?但他依然尊重上帝的心意並「等待」上帝的作為。
等待,聽起來很消極,其實這是「積極性的等待」。什麼叫作「積極性的等待」,就是在等待時依然保持信心。挪亞建造方舟、亞伯拉罕在等待兒子,這都是積極性的等待。在這種等待中,最要不得的是出手干預,特別是還是使用神不喜悅的方法,假上帝的名義做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把自己的使女丟給自己的老公。出手干預上帝的作為有什麼問題呢?上帝的心意不還是達成了嗎?用掃羅的話來進行回答:「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簡單來說:害怕、沒有信心。對上帝失去信心,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最後來看一下上帝藉著亞希雅對耶羅波安所說的預言。整個預言不但提到了要把十個支派給耶羅波安,還提到神會恩待大衛的後裔,會讓所羅門一直當王直到死去。我不曉得耶羅波安聽到這樣的預言有什麼感覺,以我來看,會覺得說神何必要存留所羅門的王位呢?這個引領百姓去拜外幫偶像的君王,何不直接廢掉呢?愈想愈覺得義憤填膺 ... 但好玩的是,仔細想想,我自己是所羅門還是這裡旁觀的耶羅波安呢?也許我才是那個背逆上帝的頑石也說不一定。在我這麼想的時候,才發現如果是耶羅波安感覺更糟糕,因為我不但指責所羅門,往後看自己卻犯了更大的錯誤。神說:「是因我所揀選的僕人大衛謹守我的誡命律例。...我必因所羅門所行的使大衛後裔受患難,但不至於永遠。」愈想下去,我想我沒資格問神說你怎麼對大衛家這麼好,因為神也是對我一樣這麼好,不然我早就滅亡了。 其實我才是那蒙受恩典的人。
2. 耶羅波安做王以及背逆(王上12:20-31)
跳過一段羅波安做王的情形(請帶下回分解,恩,這傢伙的戲份比耶羅波安少,很好),來看看耶羅波安怎麼做王。耶羅波安因為擔心百姓會因為宗教因素跑回耶路撒冷,所以在伯特立和但這兩個地方建了兩個金牛犢,說:「這就是你們的神!」從政治上來看,這樣的行為很正常,這樣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然而耶和華是忌邪的神。我認為耶羅波安不是不知道這樣做不討上帝的喜悅,亞希雅已經跟他說的很清楚了。可是當權力、慾望和上帝的想法衝突時,該做怎樣的抉擇呢?作為旁觀者下決定總是很容易的,可是換成當事人可就不一定了。求神在做選擇的時候,給我選擇合祂心意選項的勇氣。
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這些百姓難道都沒有聽過出埃及的故事嗎?亞倫所做的事沒給他們半點提醒嗎?雖說人總是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但即便以色列人拜偶像,好歹偶像會一直更換的(從比較弱的國家的神,換到比較強的國家的神,簡單來說誰打贏就換誰)。同樣建立金牛犢是怎樣?這個時候離摩西的時代固然已經很遠了,但是離所羅門獻殿的年代也不過幾十年,為什麼百姓會墮落的如此快速?耶羅波安有意為之就算了,以色列人都不曉得這樣做不行嗎? 其實同樣的問題在列王記裏面不停的在我腦海中出現,就算王在怎麼爛,這些百姓難道都沒聽過上帝的話、學習過去祖宗的教訓嗎?以色列人或許是習慣了宗教儀式,習慣了獻祭,卻忘了背後的上帝,以及上帝的教訓。要不要獻祭?要!為什麼?因為要上帝的祝福。蛤?那贖罪呢?那感恩呢?上帝的教訓、律例、典章呢?不重要!教會,會不會也變成是這樣呢?也許很有可能吧 ...我自認我現在不會(但天曉得),可是時間久了之後,我會嗎?願上帝提醒、保守我。
回到耶羅波安,耶羅波安的擔憂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我是耶羅波安,要怎麼辦?不知道!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要如何滿足百姓宗教上的需求卻不讓他們回到南國。其實我還不知道,如果北國的君王都是好王的話,之後南北兩國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想這麼多似乎沒意義。我很好奇,怎麼耶羅波安不會去找亞希雅呢?亞希雅死了嗎?沒,之後還會再出現。為什麼之後孩子要死了才去找先知,這時候遇到難題也不找先知問問呢?或許認為先知是處理神蹟奇事,這種國家大事、政治問題就不用找那群宗教人士了吧。「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這裡的凡事是我要學習的功課。不單單是為了教會的事、服事來禱告,也為了各式各樣的事情,來到主前祈求。
3. 插曲:不聽話的神人(王上13)
這段故事的起因,是有一個神人奉上帝的命令來警告耶羅波安。耶羅波安聽到這跟咒詛沒兩樣的預言後,立刻下令要捉拿神人(反應和所羅門一模一樣,哈),但神的攔阻了耶羅波安。最後在神人的禱告之下,耶羅波安的手恢復了。耶羅波安不是個敬畏上帝的君王,可是他絕對不能說上帝沒有提醒他。感謝上帝,因為上帝知道我們的軟弱,也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來提醒我們、攔阻我們。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受教呢?很多時候基督徒會問:「我怎麼知道上帝的帶領?」大多數的時候我覺得基督徒問的都很一般,像是要往A還是往B,常常我覺得都可以。但有時候基督徒會問些「明知故問」的問題。明明知道神不喜悅,還要問上帝,然後之後可能再說上帝怎麼不攔阻。神不是不攔阻、不保守,而是自己為了私慾消滅了聖靈的感動。
接下來的部份可能是整本聖經裏面最難解釋的幾處經文之一,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就是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解釋。神人在回家路上違反了上帝的命令而被獅子咬死。怎麼解釋?固然神人有犯錯,但為什麼死的是神人?要死也應該死那位老先知吧?神人只不過是被騙而已啊?我不知道~可以說這個神人沒有查驗上帝的帶領、或是事情做完後過於輕忽鬆懈了,都有可能,所以他被上帝懲罰了,死在獅子口中。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神的懲罰必定是有祂的界線和美意。我只能說:「主啊,我不明白。但求你保守我時常警醒。」我個人認為這個神人犯的錯已經受到處罰,到上帝那邊可以享受到安歇(純屬猜測)。
那老先知呢?其實我覺得老先知給我很大的提醒。老先知說的那句謊話冠冕堂皇,像極了一般先知會說的話,但卻是謊話。我愈來愈覺得,在教會要講些漂亮好聽的話非常簡單,也可以非常合乎聖經,但放到我自己身上,卻常常做不到,行為和嘴巴是兩回事,我是不是也跟這個老先知一樣呢?更有甚者,會不會假託聖經上的話、上帝的心意之類的詞語,但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私慾。主啊,願你鑑察我、提醒我、保守我。
4. 耶羅波安兒子之死以及耶羅波安的結局(王上14:1-20)
這一段描述了一個故事,是關於耶羅波安兒子生病並且求問先知的故事。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是少數被記載在聖經中北國的好人。如果這種人當王的話有多好~可惜英年早逝。神怎麼會這樣做?只是為了處罰老爸的錯誤就殺了孩子呢?不知道。但我真的認為,人的生命氣息都在乎神,要收取也是上帝的權柄。更何況,焉知上帝這樣做不是恩待這在祂眼前蒙恩的亞比雅嗎?蒙恩?你在說什麼?人都死了要蒙什麼恩?人肉體死了,但靈魂不死,故可以在上帝那邊同享樂園(這邊牽扯到人死後的一些討論,暫且忽略)。那活著的人呢?願上帝憐憫安慰受傷的人。我寫這些很是沉痛。是的,我真的如此認為也如此相信。但最近即將為人父,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我講的出來這些話嗎?我不知道 ...也許那時候我會討厭上帝,希望不會。願上帝保守我的心,好叫我無論遇到何事,都可以發自內心的說:「願你的旨意成全」
耶羅波安也很好玩,這幾年來完全沒有跟先知亞希雅聯絡,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跑過去(而且還不敢去,要老婆化妝後去)。但人的行為怎麼能瞞的過神呢?人只是自以為聰明可以逃的過,就像是伊甸園的時候一樣 ...
「耶羅波安其餘的事,他怎樣爭戰,怎樣作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在看列王記的時候,常常看到這樣的描述,只要把君王的姓名換一換就好了。但看看我分的這四大段,你看不到戰爭的故事,也看不到做王的政治(其中還有一段是還沒做王的時期,外加中途插入的神人和老先知)。二十二年的君王,難道都沒東西寫嗎?就故事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正史寫的還有趣多了。但神不在意這些!神在意的是神和人之間的關係。列王記的主角,不是君王,而是上帝。在歷史的背後,是神在掌權,不是人。在人看來重要的大事,在神來說都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神和人中間的關係,神的慈聲呼喚、人的歸回,這才是列王記的重點。
下次讓我們把焦點在放回到南國,看看南國的第一位君王~羅波安。好在他的記載沒有很多 ...
姓名:耶羅波安
國家:北國以色列
對應的南國君王:(所羅門)、羅波安、亞比央
聖經記載:
- 上帝撿選耶羅波安做王(王上11:26-40)
- 耶羅波安做王以及背逆(王上12:20-31)
- 插曲:不聽話的神人(王上13)
- 耶羅波安兒子之死以及耶羅波安的結局(王上14:1-20)
這段經文帶出了列王記的第二個王:耶羅波安。很多人在看列王記的時候,都習慣會將這些國王進行分類,像是這是好人還是壞人之類的。當然這個分類對基督徒來說都是透過聖經的評語,通常都是用下面這句話來判斷「XXX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惡)的事」。基本上當聖經進行了評論後就拍板定案,再也無法上訴了。然而我們靈修不可能只停留在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即便是壞王,也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的地方。
在列王記上十一章這裡記載了神透過亞希雅撿選耶羅波安作為十個支派的王。耶羅波安是誰?在列王記中的描述是「殷勤」、「大有才能的人」,看來應該俱備有做王的資質和能力。聖經描述說亞希雅和耶羅波安對話的時候,四下無人,只有這兩個人,那為什麼所羅門會知道這些事情而想要殺耶羅波安呢?聖經沒說,最直接的想法是耶羅波安自己傳出去的,不管是出於自己的誇耀,或是有了先知的話以後就想煽動人民起來反抗所羅門。這讓我聯想到一個更早的人物~大衛。當大衛被撒母耳膏立為王以後,依然在掃羅的手下做臣子、做將軍,而且盡忠職守,沒有任何背叛的意思。或許有人會說撒母耳膏大衛的時候他只不過是小孩子啊!可是終大衛一生,他都沒有反抗過掃羅、對掃羅舉起叛旗。他的理由是什麼?『我不敢伸手害我的主,因為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類似經文太多,懶得引用,請自行閱讀撒母耳記上)。大衛不也是受膏者嗎?但他依然尊重上帝的心意並「等待」上帝的作為。
等待,聽起來很消極,其實這是「積極性的等待」。什麼叫作「積極性的等待」,就是在等待時依然保持信心。挪亞建造方舟、亞伯拉罕在等待兒子,這都是積極性的等待。在這種等待中,最要不得的是出手干預,特別是還是使用神不喜悅的方法,假上帝的名義做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把自己的使女丟給自己的老公。出手干預上帝的作為有什麼問題呢?上帝的心意不還是達成了嗎?用掃羅的話來進行回答:「因為我見百姓離開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來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裡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簡單來說:害怕、沒有信心。對上帝失去信心,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最後來看一下上帝藉著亞希雅對耶羅波安所說的預言。整個預言不但提到了要把十個支派給耶羅波安,還提到神會恩待大衛的後裔,會讓所羅門一直當王直到死去。我不曉得耶羅波安聽到這樣的預言有什麼感覺,以我來看,會覺得說神何必要存留所羅門的王位呢?這個引領百姓去拜外幫偶像的君王,何不直接廢掉呢?愈想愈覺得義憤填膺 ... 但好玩的是,仔細想想,我自己是所羅門還是這裡旁觀的耶羅波安呢?也許我才是那個背逆上帝的頑石也說不一定。在我這麼想的時候,才發現如果是耶羅波安感覺更糟糕,因為我不但指責所羅門,往後看自己卻犯了更大的錯誤。神說:「是因我所揀選的僕人大衛謹守我的誡命律例。...我必因所羅門所行的使大衛後裔受患難,但不至於永遠。」愈想下去,我想我沒資格問神說你怎麼對大衛家這麼好,因為神也是對我一樣這麼好,不然我早就滅亡了。 其實我才是那蒙受恩典的人。
2. 耶羅波安做王以及背逆(王上12:20-31)
跳過一段羅波安做王的情形(請帶下回分解,恩,這傢伙的戲份比耶羅波安少,很好),來看看耶羅波安怎麼做王。耶羅波安因為擔心百姓會因為宗教因素跑回耶路撒冷,所以在伯特立和但這兩個地方建了兩個金牛犢,說:「這就是你們的神!」從政治上來看,這樣的行為很正常,這樣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然而耶和華是忌邪的神。我認為耶羅波安不是不知道這樣做不討上帝的喜悅,亞希雅已經跟他說的很清楚了。可是當權力、慾望和上帝的想法衝突時,該做怎樣的抉擇呢?作為旁觀者下決定總是很容易的,可是換成當事人可就不一定了。求神在做選擇的時候,給我選擇合祂心意選項的勇氣。
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這些百姓難道都沒有聽過出埃及的故事嗎?亞倫所做的事沒給他們半點提醒嗎?雖說人總是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但即便以色列人拜偶像,好歹偶像會一直更換的(從比較弱的國家的神,換到比較強的國家的神,簡單來說誰打贏就換誰)。同樣建立金牛犢是怎樣?這個時候離摩西的時代固然已經很遠了,但是離所羅門獻殿的年代也不過幾十年,為什麼百姓會墮落的如此快速?耶羅波安有意為之就算了,以色列人都不曉得這樣做不行嗎? 其實同樣的問題在列王記裏面不停的在我腦海中出現,就算王在怎麼爛,這些百姓難道都沒聽過上帝的話、學習過去祖宗的教訓嗎?以色列人或許是習慣了宗教儀式,習慣了獻祭,卻忘了背後的上帝,以及上帝的教訓。要不要獻祭?要!為什麼?因為要上帝的祝福。蛤?那贖罪呢?那感恩呢?上帝的教訓、律例、典章呢?不重要!教會,會不會也變成是這樣呢?也許很有可能吧 ...我自認我現在不會(但天曉得),可是時間久了之後,我會嗎?願上帝提醒、保守我。
回到耶羅波安,耶羅波安的擔憂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我是耶羅波安,要怎麼辦?不知道!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要如何滿足百姓宗教上的需求卻不讓他們回到南國。其實我還不知道,如果北國的君王都是好王的話,之後南北兩國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想這麼多似乎沒意義。我很好奇,怎麼耶羅波安不會去找亞希雅呢?亞希雅死了嗎?沒,之後還會再出現。為什麼之後孩子要死了才去找先知,這時候遇到難題也不找先知問問呢?或許認為先知是處理神蹟奇事,這種國家大事、政治問題就不用找那群宗教人士了吧。「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這裡的凡事是我要學習的功課。不單單是為了教會的事、服事來禱告,也為了各式各樣的事情,來到主前祈求。
3. 插曲:不聽話的神人(王上13)
這段故事的起因,是有一個神人奉上帝的命令來警告耶羅波安。耶羅波安聽到這跟咒詛沒兩樣的預言後,立刻下令要捉拿神人(反應和所羅門一模一樣,哈),但神的攔阻了耶羅波安。最後在神人的禱告之下,耶羅波安的手恢復了。耶羅波安不是個敬畏上帝的君王,可是他絕對不能說上帝沒有提醒他。感謝上帝,因為上帝知道我們的軟弱,也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來提醒我們、攔阻我們。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受教呢?很多時候基督徒會問:「我怎麼知道上帝的帶領?」大多數的時候我覺得基督徒問的都很一般,像是要往A還是往B,常常我覺得都可以。但有時候基督徒會問些「明知故問」的問題。明明知道神不喜悅,還要問上帝,然後之後可能再說上帝怎麼不攔阻。神不是不攔阻、不保守,而是自己為了私慾消滅了聖靈的感動。
接下來的部份可能是整本聖經裏面最難解釋的幾處經文之一,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就是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解釋。神人在回家路上違反了上帝的命令而被獅子咬死。怎麼解釋?固然神人有犯錯,但為什麼死的是神人?要死也應該死那位老先知吧?神人只不過是被騙而已啊?我不知道~可以說這個神人沒有查驗上帝的帶領、或是事情做完後過於輕忽鬆懈了,都有可能,所以他被上帝懲罰了,死在獅子口中。有這麼嚴重嗎?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神的懲罰必定是有祂的界線和美意。我只能說:「主啊,我不明白。但求你保守我時常警醒。」我個人認為這個神人犯的錯已經受到處罰,到上帝那邊可以享受到安歇(純屬猜測)。
那老先知呢?其實我覺得老先知給我很大的提醒。老先知說的那句謊話冠冕堂皇,像極了一般先知會說的話,但卻是謊話。我愈來愈覺得,在教會要講些漂亮好聽的話非常簡單,也可以非常合乎聖經,但放到我自己身上,卻常常做不到,行為和嘴巴是兩回事,我是不是也跟這個老先知一樣呢?更有甚者,會不會假託聖經上的話、上帝的心意之類的詞語,但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私慾。主啊,願你鑑察我、提醒我、保守我。
4. 耶羅波安兒子之死以及耶羅波安的結局(王上14:1-20)
這一段描述了一個故事,是關於耶羅波安兒子生病並且求問先知的故事。耶羅波安的兒子亞比雅是少數被記載在聖經中北國的好人。如果這種人當王的話有多好~可惜英年早逝。神怎麼會這樣做?只是為了處罰老爸的錯誤就殺了孩子呢?不知道。但我真的認為,人的生命氣息都在乎神,要收取也是上帝的權柄。更何況,焉知上帝這樣做不是恩待這在祂眼前蒙恩的亞比雅嗎?蒙恩?你在說什麼?人都死了要蒙什麼恩?人肉體死了,但靈魂不死,故可以在上帝那邊同享樂園(這邊牽扯到人死後的一些討論,暫且忽略)。那活著的人呢?願上帝憐憫安慰受傷的人。我寫這些很是沉痛。是的,我真的如此認為也如此相信。但最近即將為人父,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我講的出來這些話嗎?我不知道 ...也許那時候我會討厭上帝,希望不會。願上帝保守我的心,好叫我無論遇到何事,都可以發自內心的說:「願你的旨意成全」
耶羅波安也很好玩,這幾年來完全沒有跟先知亞希雅聯絡,遇到事情的時候才跑過去(而且還不敢去,要老婆化妝後去)。但人的行為怎麼能瞞的過神呢?人只是自以為聰明可以逃的過,就像是伊甸園的時候一樣 ...
「耶羅波安其餘的事,他怎樣爭戰,怎樣作王,都寫在以色列諸王記上。」在看列王記的時候,常常看到這樣的描述,只要把君王的姓名換一換就好了。但看看我分的這四大段,你看不到戰爭的故事,也看不到做王的政治(其中還有一段是還沒做王的時期,外加中途插入的神人和老先知)。二十二年的君王,難道都沒東西寫嗎?就故事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正史寫的還有趣多了。但神不在意這些!神在意的是神和人之間的關係。列王記的主角,不是君王,而是上帝。在歷史的背後,是神在掌權,不是人。在人看來重要的大事,在神來說都不是很重要,反而是神和人中間的關係,神的慈聲呼喚、人的歸回,這才是列王記的重點。
下次讓我們把焦點在放回到南國,看看南國的第一位君王~羅波安。好在他的記載沒有很多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