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界計劃」反思
最近有則新聞報導:「城市豐收教會失信案 康希牧師與五被告罪名成立」。其實這個案子很多年以前就開始進入司法調查,主要被檢調偵察的理由是康希牧師將教會的「建堂基金」挪用到「跨界計劃」。對相信康希牧師的人來說,移動這筆錢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不相信康希牧師的人則認為這叫作「中飽私囊」。Well ... 這部份不置可否,惟上帝鑑察他們的內心。這裡也不去討論教會內的金錢使用問題,像是教會的錢能不能拿去做投資(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教會也曾在長執會提出來過,最後的結論是只做定存,當然會去找利率較高的銀行就是,不過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今天我在意的是「跨界計劃」。
什麼是「跨界計劃」?按照城市豐收教會該計劃的官方網頁:「跨界計劃是城市豐收教會宣教努力的一部份,是透過藝術和娛樂的媒介接觸不上教會的人,特別是青少年。不過這樣的概念並不侷限於藝術與娛樂界,它同樣是用於商業、教育、媒體等領域,就像主耶穌在大使命所教導的:要往普天下去,這天下就是指我們現代數會的組織架構或秩序。」
在我的理解裏面,這個計劃是透過流行音樂、染髮等時下青少年喜歡的元素,把青少年吸引到教會。 估且不論城市豐收教會他們時常教導的「成功神學」合不合聖經,甚至也先不管何耀珊牧師(聽說她要大家稱她為牧師)的這些音樂以及生活到底有沒有將人帶入教會,起碼這個「跨界計劃」的宗旨看起來很不錯,不是嗎?
當我在思考的時候,我想到了兩個朋友。第一個人對我說:「我不想讓外邊的人覺得基督徒都長的那樣子,我希望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基督徒」另一個人則是:「我覺得教會內的人看起來都太優秀了,這樣壓力好大」聽起來這就是「跨界計劃」存在的目的不是嗎?
我在想的問題是:「到底基督徒該是怎樣的人啊?」什麼叫作:「不要成為長的那樣子的基督徒?」
太11:29 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約15: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加5:22,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基督徒應當只有一種生命,那就是連於基督的生命;基督徒應當只有一位效法的對象,那就是基督耶穌本身。所以根本不該有「那種類型的基督徒」這樣的形容詞,因為基督徒應當只有一種類型,就是「像基督的類型」,當然我們做的並不完全就是了。那,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在於我們常常把外顯的興趣、習慣等次要的表徵和生命混在一起了,以至於我們認為基督徒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是什麼吸引人家來到教會,應當是耶穌自己!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宣教計劃,都應當「耶穌的救恩」綁在一起,「跨界計劃」也應當是如此。接觸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可是,這聽起來不吸引人啊?就好像很多人說:「讀聖經很無聊啊」(話說以前在學生團契的時候每個月都會排一次查經,那時候似乎只是因為這是教會的聚會不得不然:p)但有基督的生命的話,就當以上帝的話為喜樂的泉源,不是嗎?(詩119:97 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傳福音靠的是上帝,不是嗎?吸引人的不也是上帝嗎?
回到「跨界計劃」的本質。我並不認為這樣的宗旨有什麼不對、不好的地方,但是在過程中要注意一件事:「不要為了進入某個領域而在信仰上做出妥協」,坦白說,有時候我覺得基督徒在世上格格不入才是正確的樣子。
我所認為最好的宣教方式?其實我覺得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就是最好的宣教方式了
什麼是「跨界計劃」?按照城市豐收教會該計劃的官方網頁:「跨界計劃是城市豐收教會宣教努力的一部份,是透過藝術和娛樂的媒介接觸不上教會的人,特別是青少年。不過這樣的概念並不侷限於藝術與娛樂界,它同樣是用於商業、教育、媒體等領域,就像主耶穌在大使命所教導的:要往普天下去,這天下就是指我們現代數會的組織架構或秩序。」
在我的理解裏面,這個計劃是透過流行音樂、染髮等時下青少年喜歡的元素,把青少年吸引到教會。 估且不論城市豐收教會他們時常教導的「成功神學」合不合聖經,甚至也先不管何耀珊牧師(聽說她要大家稱她為牧師)的這些音樂以及生活到底有沒有將人帶入教會,起碼這個「跨界計劃」的宗旨看起來很不錯,不是嗎?
當我在思考的時候,我想到了兩個朋友。第一個人對我說:「我不想讓外邊的人覺得基督徒都長的那樣子,我希望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基督徒」另一個人則是:「我覺得教會內的人看起來都太優秀了,這樣壓力好大」聽起來這就是「跨界計劃」存在的目的不是嗎?
我在想的問題是:「到底基督徒該是怎樣的人啊?」什麼叫作:「不要成為長的那樣子的基督徒?」
太11:29 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約15: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加5:22,23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基督徒應當只有一種生命,那就是連於基督的生命;基督徒應當只有一位效法的對象,那就是基督耶穌本身。所以根本不該有「那種類型的基督徒」這樣的形容詞,因為基督徒應當只有一種類型,就是「像基督的類型」,當然我們做的並不完全就是了。那,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在於我們常常把外顯的興趣、習慣等次要的表徵和生命混在一起了,以至於我們認為基督徒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是什麼吸引人家來到教會,應當是耶穌自己!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宣教計劃,都應當「耶穌的救恩」綁在一起,「跨界計劃」也應當是如此。接觸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可是,這聽起來不吸引人啊?就好像很多人說:「讀聖經很無聊啊」(話說以前在學生團契的時候每個月都會排一次查經,那時候似乎只是因為這是教會的聚會不得不然:p)但有基督的生命的話,就當以上帝的話為喜樂的泉源,不是嗎?(詩119:97 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傳福音靠的是上帝,不是嗎?吸引人的不也是上帝嗎?
回到「跨界計劃」的本質。我並不認為這樣的宗旨有什麼不對、不好的地方,但是在過程中要注意一件事:「不要為了進入某個領域而在信仰上做出妥協」,坦白說,有時候我覺得基督徒在世上格格不入才是正確的樣子。
我所認為最好的宣教方式?其實我覺得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就是最好的宣教方式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