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神面前並非如此
經文:撒母耳記下23:1~7
這段聖經是大衛在年老的時候所做的詩。詩的開頭描述了神心目中當王的標準,是要按照公義來管理百姓,並且內心要敬畏神,這樣神就會賜福給這個的君王,教他的統治如同陽光一般的溫暖,百姓也都能從當中得享恩惠。這在詩篇的頌讚中並不少見,事實上,遠在以色列還沒有君王以前,在摩西的時代(申17:14~20),神就已經立下這樣的標準,也賜下相對應的祝福。但讓我深深思想的卻是下面一句話:
「我家在神面前並非如此。」
大衛是誰?他是聖經中少數神親自與他和他的後裔立約的人(撒下7:8~16),更是聖經中唯一被稱作「合神心意」的人(撒上13:14、徒13:22),甚至在以色列的歷史上,所有提到王的典範,都會歸到大衛身上,這樣的人居然說「並非如此」??的確,大衛一生中確實有些污點,譬如像是搶奪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以及數點百姓,但是相對於在他之前的掃羅,他的表現無疑的好上很多,甚至跟在他之後列王記的那一堆王比起來,即便是所謂的「好王」,聖經中也描述那些王還沒有作到某些事情(如還沒有廢掉邱壇,王上15:14),可是即使如此,大衛還是在神面前說;「我不配。」。我在想,換作現在大部分的人的話,包含我在內,恐怕第一個反應都是:「神啊,你看看那些人不也一樣嗎?而且我還比他們好呢!」這樣的「比爛心態」。這讓我深深地思考了一個問題:「怎樣才配?」
我想答案恐怕很遺憾的是:「永遠不配!」聖經中提到人的義在神面前不過算是污穢的衣服(賽64:6),神在挑戰以色列人「義」的標準的時候,拿的標準是挪亞、約伯、但以理,而且他們的義在神面前也還算不得什麼(結14:14),這樣我們怎麼能符合神的標準呢?參加聚會,很好;穩定靈修,很好;參與服事,很好;廣傳福音,很好;樂意奉獻,很好。但我們敢說我們上面這些事做的比挪亞、約伯、但以理還好?好到讓我們說:「主啊,感謝你,我配」嗎?就我對聖經的印象來說,只有法利賽人說過這樣的話,而耶穌所說人該有的的反應卻是:「主啊,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只做了我們分內該做的事」(路17:10)。我覺得大衛這裡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省察自己,並且常以為虧欠」,到了他生命的末了的時候,他還是以為遠遠不足。當然基督徒的生命跟耶穌的樣式比較起來本來就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就是這樣「常以為虧欠」的心,才可以幫助我們不停的成長,能更貼近主的心意。
然後,詩篇在中間用了一個很強烈的轉折:
「神『卻』與我立永遠的約。」
對我來說,「卻」這個字在這裡是一個很強烈的轉折。前面大衛講到自己的「自省不配」,但詩篇卻沒有就此打住,相反地,詩篇帶來了強烈的希望,神仍願意與不配的人立約,成就關乎救恩的事。這句話是以「神」為主詞,顯示了我們不配,但神願意。每當我在想,如果我是神,我會願意嗎?捫心自問,對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沒這麼大的愛心,遇到跟自己不同調的人有時候都會想避而遠之了,更遑論一些自己討厭的人,怎麼可能去親近呢?神願意、神肯,「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這是神賜下莫大的恩典,也是莫大的奇蹟,好叫救恩能臨到我們。這因為不配,所以更覺得寶貴,也更願意多為主活。回想自己,因為接受了救恩,卻因為救恩來的如此的容易而常常不以為意,得罪神或是輕忽上帝所在意的事,只因為「反正神會赦免」,在網路上往往看到那些敵視基督教的言論,許多都是來自「只要信神,就可以作許多的壞事」這種人以為的不公平,心中一方面覺得人心實在敗壞,另一方面卻又驚覺自己也會冒出這樣的念頭,無怪乎聖經上要寫:「你這人哪,你論斷行這樣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卻和別人一樣,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麼?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3,4)
大衛不但以上帝的救恩為寶貴,他更是全然的相信,神既然立下了「永約」,他就永遠不會背約。所以當大衛犯錯時,他不會像亞當夏娃一樣躲避神,反而在上帝面前認錯,領受來自上帝的處罰,因為他深信「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詩30:5)。問問我自己,或許比較像是亞當、夏娃,遇到事情會先找藉口、推諉責任,與其說是害怕,不如說是不相信神豐盛的恩典,「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彌7:18)
「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這是大衛在詩篇第八篇所陳述的感慨與感激。終其大衛的一生,一方面自己覺得虧欠所以不斷追尋成長,另一方面卻又珍惜這寶貴的恩典,並全然相信。欣羨之餘,也盼望能盡量成為這樣「合神心意」的人。
留言
張貼留言